
最近,美股“财报效应”的威力显现,由财报引起的股价巨幅波动让投资者心跳加速,中概股市场同样如此。不过,面对“财报效应”,中概股企业的业绩预期难题该如何化解?
财报也拉不起股价
近日,中概股巨头纷纷交出各自的二季度财报,即便财报数据表现抢眼,但个股股价依旧止不住下跌的步伐。
阿里巴巴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大涨148%达到308.16亿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阿里巴巴二季度净利润为94.96亿元,同比增长30%。阿里巴巴表示,拟在两年期间回购不超过40亿美元股票。尽管财报数据表现亮眼,但阿里巴巴股价在12日美股交易时段大跌5.1%,创下历史最低收盘纪录。与去年11月10日收盘高位119.15美元相比,阿里巴巴的股价累计下跌超过40%。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蒸发超过710亿美元。
“妖股”唯品会近日发布了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净营收为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6%;归属于唯品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2%。不过,唯品会股价在公布财报当天暴跌13.05%,截至12日唯品会的股价已低于20美元,与年内创下的高位相比下跌超过30%。
百度此前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同比增长38.3%,净利润同比增长3.3%,公司更宣布在未来12个月至多回购10亿美元的股票。尽管如此,百度股价目前也跌至160美元,今年以来下跌超过44%。高盛将百度目标股价从239美元下调至216美元。
美股市场爱看“预期”
表现亮丽的财报也拉不起股价,多数中概股企业失败在业绩预期之上。除了给出的财报数字不及市场分析师预期,唯品会给出的第三季度营收预期略逊于预期;除了营收持平外,百度的每股收益及第三季度展望均低于市场预期。
一直以来,美股市场有个规律,即以分析师和公司给出的业绩预期作为评判个股前景的基准。每当上市公司实际业绩好于分析师预测值,或者给出的业绩展望好于预期,个股股价总能获得投资者青睐。此前,即使中概股企业公布利好财报或并购消息,许多公司的股价都“毫无感觉”,甚至还会掉头向下。
“即使财报数据好于预期,但在美股市场上投资者更看重公司对未来业绩的预期。”投资美股数年的炒美族陈小姐表示,“仅仅拥有一个吸引人的概念远远无法支撑股价上涨。”
有美股分析师表示,业绩预期是美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中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业绩预期工作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票表现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业绩预期如果偏保守,可能短期之内公司的股价会被低估;业绩预期过高,则不仅可能会影响股价和投资者信心,还有可能会导致诉讼风险。因此,如何做好包括业绩预期在内的盈余管理可以说是公司首席财务官的首要职责。此外,如果上市公司的季度业绩波动很大并缺乏可预测性,这样的公司往往会被认为其商业模式在可持续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文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文影响到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telnote@163.com)进行删除。